Google maps 上面看起來火車班次蠻多的,所以我就天真的沒事先買票,想說睡飽吃飽悠哉出門現場買票就好,殊不知到了現場才知道,光是要找購票櫃檯就轉了好多層樓,還要排隊+無法英文溝通,現場臨櫃購票反而很卡,最後還是手機按一按線上購票了,但是太晚購票所以都沒座位(這麼熱門!),最後現場等車等了快一小時,只好安慰(騙)自己:要是我提前買票最後一定也會因為找不到月台趕不上車😝
塞哥維亞高鐵站(?)下車後,才發現這一篇荒山野嶺啊~需要再轉車到老城區,巴士的話兩大兩小共9歐上車刷卡即可,不過班次不多;直接共乘計程車的話也是統一價大概11-13歐,也是車上刷卡,意外方便+便宜!只是計程車大概三四台而已,我還沒搞清楚的時候這些車就都有人搭了,只能等下一批計程車從城市過來才有車。
塞哥維亞高鐵站(?)下車後,才發現這一篇荒山野嶺啊~需要再轉車到老城區,巴士的話兩大兩小共9歐上車刷卡即可,不過班次不多;直接共乘計程車的話也是統一價大概11-13歐,也是車上刷卡,意外方便+便宜!只是計程車大概三四台而已,我還沒搞清楚的時候這些車就都有人搭了,只能等下一批計程車從城市過來才有車。
通常大家想去的是塞哥維亞城堡 Alcázar de Segovia,但是我運氣超好,剛好遇到特別關閉日,所以我的第一站就是「鑄幣博物館 Museo Real Casa de Moneda de Segovia」,直接搭計程車(13歐)到需要轉車的鑄幣博物館。
鑄幣博物館非常偏僻,去程的時候司機還特地確認了真的要去博物館嗎?大概是很冷門的觀光景點。
司機順便介紹對面山頭上的塞哥維亞城堡的最佳拍照點在哪裡,據說就是迪士尼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城堡原型,但是天氣真的太曬太熱,遠遠有看到就趕緊拍張照片,假裝自己有打卡成功,最佳觀賞點我放棄。
這枚銅幣鑄造於西元前30~20年,當時奧古斯都擔任羅馬皇帝,上面還寫著 Segovia(塞哥維亞)!是目前第一個出現這個詞的歷史文物。
我真是來了才知道錢幣怎麼被製造出來的,完整的鑄幣流程展示:金屬熔化、壓延、最後壓印成硬幣,上面這就是用來壓印的模具,一開始是一個一個用模具敲出來。
我真是來了才知道錢幣怎麼被製造出來的,完整的鑄幣流程展示:金屬熔化、壓延、最後壓印成硬幣,上面這就是用來壓印的模具,一開始是一個一個用模具敲出來。
照片這些算是邊角料了吧?原來這座博物館教了很多製作的方法,不是展示各種錢幣的博物館。
以前沒有電也沒有插頭,所以塞哥維亞鑄幣廠就把工廠蓋在河邊,讓流水推動大水輪,而這些動用來壓扁金屬條、再壓成一片片圓形、最後壓出圖案!難怪要蓋在河水旁邊啊~!
可惜聽不懂西班牙文,老爺爺口頭介紹了各種東西都聽不懂。旁邊的說明寫著:鑄造要先用木炭點火,同時用風箱不停煽風保持火焰和熱量,一直到鐵的熔點 1500 ℃,燒紅的鐵塊再拿出來敲敲打打成形,最後放入水中降溫完成!
現場展現好~多~歐洲街道上常見到的各種漂亮的金屬門窗,老爺爺說都是他做的!太神了吧!!是說我以前還真沒想過這些是怎麼做出來的,但我真沒想過會是一個人敲阿敲的敲出來的!
這是比利時國王和王后訪問塞哥維亞的時候收到的禮物的複製品,該不會也是老爺爺做出來的吧?要是的話,這老爺爺是不是可以當成國寶了啊?
塞哥維亞的代表:輸水橋,連正中間的聖母像都有做出來,很細緻耶!
外面的大愛心是展示品,翻譯寫「鐵石心腸」,是不是這個意思我不清楚,但是這翻譯也真是太好了!說的根本就是老爺爺嘛~!裡面的小愛心是老爺爺送小朋友的紀念品,完全正確。
這些鑄造工具還真的是有夠重,非常重!老爺爺怎麼拿得動?
除了主展館,旁邊還有水道橋解說中心和花園,還得自己輸入密碼開門進花園,只是裡面到底看了什麼我真的不知道。
水道橋解說中心(Centro de Interpretación del Acueducto)有建造模型、圖解、影片說明,是說2000 多年前羅馬人怎麼在沒有水泥、沒有現代機器的情況下,把一塊塊巨大的花崗岩石頭疊起來,卻能撐到現在還穩固。
鑄幣博物館在古城的邊邊山上,要回到市中心的水道橋不容易,雖然要公車但是班次不太多,app也叫不到車,走路的話要22分鐘,但是我超幸運!走到公車站的途中遇到載客人來這裡的計程車,想也知道他一定要回市中心,揮手示意彼此馬上心知肚明,回頭計程車直接跳表,結果只花4歐元!比公車還便宜啊~!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