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字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與她的丈夫亞伯特親王,兩人當年提倡把藝術教育普及化,結果就誕生了這間超奢華的博物館。
正門入口大廳這盞由玻璃藝術家 Dale Chihuly 設計的藍綠色玻璃吊燈,由上千片手工吹製的玻璃組成,看起來像漂浮的海洋生物或珊瑚,但是我走錯入口,所以我沒被這入口設計驚豔到,但也被它吸住忍不住拍照。
我個人最喜歡、最推薦的是「文藝復興與雕塑廳」,如果從正門進館的話距離很近,滿滿的米開朗基羅、多納泰羅、羅丹......等世界有名的作品複製品(V&A 最早期就以複製品教育而聞名),有些作品是原件搬過來的,有些是用石膏翻模的。
拉菲爾的≪雅典學院≫,原作在梵蒂岡博物館的牆上,這裡當然是複製品,雖然原作在梵蒂岡博物館現場非常有氣勢,但是在這裡很方便啊~!英國人也太舒服,不用東奔西跑就能見到各種名作。
羅馬皇帝圖拉真柱(Trajan’s Column)的石膏複製,原柱在羅馬威尼斯廣場附近,為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所立,以紀念他勝利征服達契亞的戰爭。但是原柱高 38 公尺,實在太高放不進展廳,所以乾脆切成兩截,倒也不錯啦~不然那麼高,上面刻的羅馬帝國戰役故事根本看不到啊。
這又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百花大教堂前的天堂之門,在這裡可以看得清清楚楚,氣勢壯觀又精細,但是現場原作卻被圍起來,反而看不清了。
與原作一樣高達五公尺的米開朗基羅《大衛像》石膏模型,原作現在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學院美術館,不但門票不便宜,現場據說也是人山人海,所以我到佛羅倫斯也只去舊宮前看複製品,相比起來,這一座最讓我震驚!
過去的英國人肯定比起現在更不易出國,於是這種石膏複製品就成為藝術教育的重要教材,其實整個展廳就像是歐洲雕塑史一次看完,而且還「免門票」!!!
說越多越顯我膚淺,放照片出來留作紀念就好。
另一件精美傳家寶是Dufferin & Ava Shamrock Tiara三葉草皇冠,它是從已故的達弗林和艾娃侯爵夫人林迪·吉尼斯(最後一位侯爵的遺孀)的遺產出借的,原來當年的貴族就已經這麼家財萬貫啦?!
倫敦德里侯爵的王冠、紫水晶王冠、鑽石胸飾、綠松石項鍊,還有在樓上展出的珍珠和祖母綠首飾套裝、寶劍和鼻煙盒,都是長期借給 V&A 展出,如果他們自家要用還是可以拿回來配戴的唷!
這些還只是少數展品,你就知道我在這裡逛得有多開心,小孩累了就去旁邊玩電腦自己製作自己的寶石。
這是維多利亞時期哥德復興風格的金屬屏風。在中世紀大教堂是用來分隔了中殿和唱詩班席位。還有很多宗教展品,我只能說我真的很抱歉我對這些宗教不太懂。
亞洲區的展品也超豐富,包括中國青花瓷、日本浮世繪、印度雕刻、伊斯蘭紋飾等。可惜我太晚發現這區,真的心累腳也累,我只能隨便看看拍兩張意思意思。
這張可是18世紀義和團行宮的龍椅,1900年被俄軍帶走,1917年蘇維埃革命後被送往英國。
法國巴黎的羅丹美術館門票之貴,在 V&A 卻能免費看到真品!據說1914年夏天,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,羅丹的大約十八件作品正在倫敦舉辦的現代藝術展上出展。由於英國與法國並肩作戰對抗德國,羅丹便慷慨地將當時所有作品都捐贈給了英國。
英國現存最古老(1579年)的鍵盤樂器,大概是亨利八世的年代。
感謝維多利亞女王,讓我可以看到這麼多精彩的展品,據說總共約 145 個展廳,表示我可能只逛了不到 1/10?倫敦真的太佛心,連這麼強大的博物館都免費,展品穿越古今,又是一座超值得推薦的博物館!





.jpg)












.jpg)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